<noframes id="frnzd">

        <noframes id="frnzd">

        <noframes id="frnzd"><form id="frnzd"><th id="frnzd"></th></form><address id="frnzd"><form id="frnzd"><nobr id="frnzd"></nobr></form></address>
        <form id="frnzd"></form>
        <noframes id="frnzd">

        諧音聯

        2009-07-28 17:23:18未知中國對聯網 0條評論
        諧音對就是利用語音相諧一語雙關,起到妙趣叢生的效果。例如:程敏政人稱神童,宰相李賢欲招為婿,指著席上果品出對曰:因荷(何) 而得藕(偶)?程對道:有杏(幸)不須梅(媒)。李賢大喜,乃將女兒配之。類似的還有高力士和李白的對罵:玄宗讓高為李出題,高出上聯:二猿斷木深山中,小猴子也敢對鋸(句)。李還擊:一馬陷足污泥內,老畜生怎能出題(蹄)?還有一趣事:秀才張某恃才高傲。一天,在田垅遇一挑泥農夫,不肯讓路,兩人均不得過。農夫笑道:“我有一聯,君若能對,愿下田讓道。”秀才滿口應承。農夫曰:“一擔重泥遇子路”(寓一旦仲尼遇子路)。張苦思冥想,無言可對,只得下田讓路。三年后,張某看浚河工決堤引水,傍晚河工約會笑而返,才恍然大悟,續上前聯:“兩堤夫子笑顏回。”
        《中國古今巧對妙聯大觀》云,明萬歷年間,艾自修與張居正同科中舉,艾名列榜末,舊稱背虎榜。張嘲之曰:艾自修,自修不自修,白面書生背虎榜;艾當時未對出。張當上宰相后,相傳與皇后有曖昧關系,艾抓住這一點。遂得了下聯:張居正,居正不居正,黑心宰相臥龍床。聯語對得很工。兩聯先用嵌名,然后頂針(“自修,自修”與“居正,居正”),終使張居正招致殺身之禍。
        明末有忠臣史可法,堅守揚州,城破,不屈而死。又崇禎時兵部尚書洪承疇,降清茍且,朝野不齒;蜃宦撛唬 史鑒流傳真可法;洪恩未報反成仇。成仇,諧承疇,語帶雙關。聯嵌史可法與洪承疇之名。 此聯后被擴展成為: 史筆流芳,雖未成功終可法; 洪恩浩蕩,不能報國反成仇。聯語雖有擴有改,基本意思和手法未變。
        清末常熟人翁同和,曾任戶部尚書(相當于古代大司農之職),在任期間與合肥人李鴻章不和。李在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后被任為全權大臣,等于過去的宰相。一次,翁同和出聯譏諷李鴻章:“宰相合肥天下瘦。”李反唇相譏:“司農常熟世間荒!
        蔣介石競選總統時有人戲作一聯:井底孤蛙,小天小地,自高自大; 廁中怪石,不中不正,又臭又硬。蔣介石字中正。此聯把蔣介石的丑態勾畫得維妙維肖,人們無不拍手稱快。
        一九五三年,錢三強率科學考察團出訪,團員有華羅庚、張鈺哲、趙九章、呂淑湘等人。途中閑暇無事,少不得談今論古。這時華羅庚即景生情, 得出上聯一則:三強韓魏趙,求對下聯。“三強”說的是戰國時期韓、魏、趙三個強國,卻又隱喻代表團團長錢三強的名字,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中難對的困難,而且要在下聯中嵌入一位科學家的名字。因此,華老上聯一出,諸人大費躊躇。隔了一陣,只見華羅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聯:九章勾股弦。“九章”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,這本書首次記載了我國數學家所發現的勾股 定理。同時,“九章”又是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。對得如此之妙,使滿座為之傾倒!
        舊時婁某與薛某是朋友。婁某先在南方發展,頗有成就。薛欲投靠,婁予以婉拒:江南日暖難存雪。后薛北上謀生,幾經坎坷,終成家業。此時婁日漸衰敗,不得已想寄居薛下。薛回敬道:塞北風高不住樓。“雪”與“薛”、“樓”與“婁”諧音雙關,此聯渾然天成。
        同類趣聯鑒賞:狗啃河上(和尚)骨,水流東坡詩(尸)。(蘇軾和佛。
        蓮(憐)子心中苦,梨(離)兒腹內酸。(金圣嘆)
        兩舟競渡,櫓速(魯肅)不如帆快(樊噲),百管爭鳴,笛清(狄青)難比蕭和(蕭何)。(文官和武官)


        諧音聯
        黃耉無疆;白圭有瑕。
        明代白、黃二都指揮集《詩經》戲對。“耉”諧“狗”,“圭”諧“龜”

        七菱八落;十榛九空。
        上聯諧“七零八落”,下聯諧“十鎮九空”

        入門兵部體;出戶翰林身。
        澡堂聯。“兵部”諧“冰布”,布即置意;“翰林”諧“汗淋”

        君子多乎哉;小人樊須也。
        秦觀對蘇軾,集四書句。“多乎”諧“多胡”,“樊須”諧“繁須”

        狗啃河上骨;水流東坡詩。
        蘇軾對佛印。“河上”諧“和尚”;“詩”諧“尸”

        蓮子心中苦;梨兒腹內酸。
        金圣嘆刑前自嘆。“蓮”諧“憐”;“梨”諧“離”

        雨打階前滑利;雷鳴天下同知。
        徐階戲對某知府。“滑利”諧“猾吏”

        若非乾上龍尾;定當坎下驢頭。
        諧風水先生善于奉承。“坎”諧“砍”

        孔子生于舟未;光舞起自漢中。
        林大欽對漁翁。“舟末”諧“周末”;“光舞”諧“光武”,劉秀年號

        民國萬稅;天下太貧。
        劉師亮。“稅”諧“歲”,“貧”諧“平”

        居室同三茍;為人合四諸。
        黃雅南題帶三狗四豬遷居者。“茍”諧“狗”,“諸”諧“豬”,語出《論語》、《禮記》

        因荷而得藕;有杏不須梅。
        東床對泰山。“荷、藕、杏、梅”分別諧“何、偶、幸、媒”

        栗綻縫黃見;藕斷露絲飛。
        蘇小妹難蘇東坡,佛印對。“縫黃見”諧“鳳凰現”;“露絲飛”諧“鷺鷥飛”。

        真虧邊繼祖;裹住褚廷璋。
        嘲征魁、邊繼祖典試某省,褚廷璋、國柱典試浙江。“真虧”諧“征魁”,“裹住”諧“國柱”

        泥肥禾尚肥;晷短夜差長。
        “泥”諧“尼[姑]”,“禾尚”諧“和尚”,“晷”諧“鬼”,“夜差”諧“夜叉”

        大士滴水入洞;諸侯戴露朝天。
        紀曉嵐即景題聯。“大士”諧“大柿”;“諸侯”諧“諸猴

        幸早里,且從容;
        奈這事,須當歸。
        蘇軾答劉貢父送行。“幸早里”諧“杏棗李”;“從容”諧“蓯蓉”;“奈這事”諧“柰枳柿”

        一擔重泥攔子路;兩岸纖夫笑顏回。
        唐寅對農夫。“重泥”諧“仲尼”

        未離乳臭先排漢;將到長毛又剪清。
        劉一偉對1909年《中國日報》征聯。“漢”諧“汗”

        師姑田上擔禾上;美女堂前抱繡裁。
        秀才對和尚。“禾上”諧“和尚”;“繡裁”庇“秀才”

        流水為災因雨久;賴人成事總心灰。
        諷劉成勛[字禹九]、賴心輝。“流”諧“劉”,“雨久”諧“禹九”,“心灰”諧“心輝”

        翰林學士渾身濕;兵部尚書徹骨寒。
        某翰林學士對尚書儀銘。“翰林”諧“汗淋”,“兵部”諧“冰布”

        夏至酉逢三伏熟;重陽戊遇一冬晴。
        明欽天監柱聯。“酉逢”諧“有風”,“戊遇”諧“無雨”

        合肥知縣因何瘦;蕪湖典史怎多須。
        “蕪湖”諧“無胡”

        獨攬梅花掃臘雪;細睨山勢舞流溪。
        上聯為音樂簡譜諧音,下聯為浙江方言數字1-7的諧音

         
        臭十余年夫逐有;矢三遺后飯增強。
        易順鼎戲贈富竹友、樊增祥。“夫逐有”諧“富竹友”,“飯增強”諧“樊增祥”

        史鑒流傳真可法;洪恩未報反成仇。
        “成仇”諧“承疇”,諷洪承疇

        王和尚有成親日;起課人無得運時。
        明時蘇州王和尚者富而還俗,某人到一演戲人處飲酒,正遇此人扮一起課先生穿破衣而上,旁有人問:“起課甚靈,何以一貧如是?”答曰:“被古人說絕了。”乃話上聯,王和尚聞之,逃席而去。“王和”諧“黃河”,“成親”諧“澄清”,“起課”諧“豈可”。此用俗語“黃河尚有澄清日,豈可人無得運時”

        來正花開,如今多幸;
        去雖葉落,未可輕離。
        蔡京對遼使李儼。“幸”諧“杏”,“離”諧“梨”

        檐下蜘蛛,一腔絲意;
        庭前蚯蚓,滿腹泥心。
        莫廷韓對屠赤水。“絲”諧“思”,“泥”諧“疑”

        水滾石流非是果;柳藏鶯宿未為花。
        蔡林屋對王雅宜。“石流”諧“石榴”,“鶯宿”諧“罌栗”

        士農工商角徵羽;寒熱溫涼恭儉讓。
        “工”一本義,一諧“宮”;“涼”一本義,一諧“良”

        向陽門第春常在;積善人家慶有余。
        佛印對蘇軾。傳說蘇軾訪佛印,印藏魚磬中。蘇乃出上聯,印對下聯,蘇曰:既然磬[慶]有魚[余],何不同吃

        釘鞋踏地泥麻子;皮襖披身假畜生。
        倪某、賈某戲對。“泥”諧“倪”,“假”諧“賈”

        佛印水邊尋蚌吃;子瞻船上帶家來。
        佛印對蘇軾。“蚌”諧“棒”,“家”諧“枷”

        養虎果能貽大患;熟猿寧足祭先生。
        挽宋教仁。“猿”諧“袁”,指袁世凱

        提起刀人人沒法;拉下水個個低頭。
        理發店聯。“法”諧“發”

        大畜革離睽小畜;家人臨困渙同人。
        有人見籬邊兩犬相視而作卦對。“革”諧“隔”,“離”諧“籬”,“睽”諧“窺”,“困”諧“睏”[睡],“渙”諧“喚”

        三鳥害人鴉鴿鴇;一群禍國鹿獐螬。
        “五四”時某花鳥店聯。“鹿”諧“陸”,指陸宗輿;“獐”諧“章”,指章宗祥;“螬”諧“曹”,指曹汝霖。此三人是準備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接受喪權辱國條約的賣國賊

        江南日暖難存雪;塞北風高不住樓。
        有好友薛某、婁某,婁江南得志,薛欲求職,婁出上聯婉拒;薛回北方發展大旺,婁則失利潦倒,反向薛求職,薛以借對當年下聯拒之。“雪”諧“薛”,“樓”諧“婁”

        風吹羅漢搖和尚;雨打金剛淋大人。
        明僧人姚廣孝、林御史戲對。“搖”諧“姚”,“淋”諧“林”

        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;旁觀者審,當局者迷。
        宋汪仲嘉招郡僚宴集,營妓賠酒,有楊小玉及李娘者色藝俱佳,戶掾主楊,理掾主理,席間相戲得上聯而無對句,后汪與敖麋對局,有沈姓縣令旁觀,乃得下聯。“羊”諧“楊”,“禮”諧“李”指二妓;“審”諧“沈”,指沈縣令;“迷”諧“麋”,指敖麋

        東不管,西不管,酒管;
        興也罷,衰也罷,喝罷。
        清代江南一酒館生意蕭條,有書生為題此聯,生意漸好。“管”諧“館”,“罷”諧“吧”

        閔子牽白牛,過王子店;
        白公騎烏馬,趕公冶場。
        某學童集孔門弟子戲對。“閔子牽”諧“閔子騫”,“白牛”諧“[冉]伯牛”,“白公騎”諧“百公琦”,“公冶場”諧“公冶長”

        上海秀才下第,只為落書;
        華亭百姓受災,皆因孽報。
        明上海知縣鄭洛書、華亭知縣聶豹戲對。“落書”諧“洛書”,“孽報”諧“聶豹”

        順風帆逆風帆,帆遲帆快;
        漲潮櫓退潮櫓,櫓直櫓扳。
        祝允明對某友。“帆遲”諧“樊遲”,孔子弟子;“帆快”諧“樊噲”,漢初大將;“櫓直”諧“魯直”,宋黃庭堅字;“櫓扳”諧“魯班”,古代巧匠

        船尾拔釘,孔子生于舟末;
        云間閃電,霍光出自漢中。
        解縉對某友。“舟”諧“周”,“霍光”諧“火光”

        貓兒竹下乘涼,全無暑氣;
        蝴蝶花間向日,更有風來。
        “暑”諧“鼠”,“風”諧“蜂”

        披衣靸鞋而走,急事急事;
        棄甲曳兵而走,常輸常輸。
        兵部尚書夏元吉、給事中周大有戲對。“急事”諧“給事”,“常輸”諧“尚書”

        解衣脫冕而行,舍人給事;
        棄甲曳兵而走,宣撫尚書。
        趙九齡對張燾。“給事”諧“急事”,“尚書”諧“常輸”

        木屐為鞋,足下果然無履;
        椰瓢作盞,尊前委的不鐘。
        明胡唯庸、袁柳莊戲對。“無履”諧“無禮”,“不鐘”諧“不忠”

        立湖石于江心,豈非假島;
        蒙虎皮于馬背,謂是斑彪。
        文征明對徐禎卿。“假島”諧“賈島”,“斑彪”諧“班彪”

        雨打儒冠,好似盛油木杓;
        雪飄僧頂,猶如舂粉擂槌。
        尤秀才對雷和尚。“油”諧“尤”,“擂”諧“雷”

        葉落枝枯,看光棍如何結果;
        刀砍斧劈,是總督也要拔根。
        光棍對知縣。“督”諧“蔸”

        蓮敗荷殘,落葉歸根成老媼;
        谷成禾熟,吹糠去殼做新娘。
        方言。“老媼”諧“老藕”,“新娘”諧“新糧”

        史筆流芳,雖無成功終可法;
        洪恩浩蕩,不能報國反成仇。
        “成仇”諧“承疇”,諷洪承疇

        風墜雀巢,二三子連窠及地;
        月穿雞屋,四五聲金膀啼鳴。
        明年富對塾師。“連窠及地”諧“連科及第”,“金膀啼鳴”諧“金榜題名”

        風落鵲巢,二三子連窠及地;
        雨淋猿穴,眾諸侯戴漏朝天。
        此聯傳為明徐階應試時對宗師。“連窠及地”諧“連科及第”,“諸侯”諧“諸猴”

        風墜鵲巢,二三子連柯及地;
        雨打猿穴,眾諸猴戴露朝天。
        此為上聯的又一面目,惟以“諸猴”諧“諸侯”與上聯反

        赭山灣上浪高低,櫓班櫓速;
        白塔洋前風緩急,帆快帆遲。
        “櫓班、櫓速、帆快、帆遲”諧“魯班、魯肅、樊噲、樊遲”

        劈破石榴,紅門中許多酸子;
        咬開銀杏,白衣里一個大仁。
        “紅門”諧“黌門”,“大仁”諧“大人”

        先生知其幾乎,何為又入職方也;
        太史非附熱者,奈何只管翰林耶。
        職方陳式齋戲對太史李西涯。 “幾”諧“[織]機”,“職方”諧“織坊”,“太史”諧“太濕”,“翰林”諧“汗淋”

        弄子弄獅,一副假頭皮,難充真獸;
        畫工畫猴,這等無心腹,枉作生猿。
        新娘戲對生員。“猿”諧“員”

        雞卵與鴨卵同窠,雞卵先生、鴨卵先生;
        馬兒偕驢兒并走,馬兒蹄舉、驢兒蹄舉。
        學官對提舉。“蹄舉”諧“提舉”

        身居寶塔,眼望孔明,怨江圍實難旅步;
        鳥處籠中,心思槽巢,恨關羽不得張飛。
        內江三元塔楹聯。“江圍”諧“姜維”;“旅步”諧“呂布”;“槽巢”諧“曹操”

        寶塔七八層,中容大鶴;
        通書十二頁,里記春秋。
        羅萬藻對知府。“中容大鶴”諧“《中庸》、《大學》”;“里記春秋”諧“《禮記》、《春秋》”

        筵上枇杷,本是無聲之樂:
        草間蚱蜢,還同不系之舟。
        “枇杷”諧“琵琶”;“蚱蜢”諧“舴艋”

        月朗星稀,今夜斷然不雨;
        天寒地凍,明朝必定成霜。
        傳為秦觀、蘇小妹洞房對句。“不雨”諧“不語”,“成霜”諧“成雙”

        悶拔紅爐,盡是長嘆短嘆;
        愁拈素帕,提起千思萬思。
        陶振對楊性。“嘆”諧“炭”,“思”諧“絲”

        腳穿芒鞋迎賓,足下無履;
        手執椰瓢勸酒,目前不鐘。
        明梁國公對鐵冠道人張景華戲對。“無履”諧“無禮”,“不鐘”諧“不盅”

        永夜無聊,同向西窗剪蠟;
        良宵獨坐,好從東閣燃藜。
        嘲瘌痢頭聯。“蠟”諧“瘌”,“藜”諧“痢”

        坐破寒砧,從此漸入佳境;
        磨穿鐵硯,而今才得出頭。
        某生員被罰荷枷示眾,作此聯自嘲。“佳境”諧“枷頸”

        市肆屠沽,大畜掛,小畜掛;
        街坊博弈,前漢輸,后漢輸。
        明楊基、徐賁市景即對。“掛”諧“卦”,“漢輸”諧“漢書”

        三天不吃飯,胸中無點屎;
        六月穿棉襖,胯下有汗淋。
        劉寧對周濟。“點屎”諧“典史”;“汗淋”諧“翰林”

        道童鍋里煎茶,不知罐煮;
        和尚墻頭遞酒,必是私沽。
        陳道復對唐寅。“罐煮”諧“觀主”;“私沽”諧“師姑”

        燈籠籠燈,紙殼原來只防風;
        鼓架架鼓,陳皮不能敲半下。
        藥名巧對。“紙”諧“枳”;“下”諧“夏”

        打鐵錘鳴,紅火焰中三尺雪;
        彈棉弓響,白云堆里一聲雷。
        明代一考官想除一考生之名,出上聯試之,考生應以下聯,功名得留。“打鐵錘鳴”諧“打疊除名”,“彈棉弓響”諧“但愿公想”,即從國家社稷出發

        乞丐分符,教化大行于郡邑;
        優伶秉鐸,弦歌遍沐于膠庠。
        清松陵有富人生性鄙吝,以叫化得名,康熙年間援例加納為縣令,同時有某人以善歌而得選某省教職,乃有是聯。“教化”諧“叫化”

        伏羲抖亂神農草,伯夷叔齊;
        鐘離失卻呂公絳,寒山拾得。
        劉玨。“叔齊”諧“束齊”

        陳教授數莖頭發,無髻可施;
        陸大參一道髭髯,何鬚如此。
        陳震對陸容。“髻”諧“計”,“鬚”諧“須”

        蜘蛛結網轉運絲,來往巡檐;
        鵓蛤帶鈴左右翼,縱橫出哨。
        于謙對某翰林。“轉運絲”諧“轉運司”,“巡檐”諧“巡鹽”,皆官名

        播谷禽鳴,催起農夫忙播谷;
        提壺鳥語,喚醒酒客出提壺。
        前一“播谷”諧“布谷”,“提壺”諧“鵜鶘”,皆鳥名

        兩猿截木山中,這猴子也會對鋸;
        匹馬陷身泥內,此畜牲怎得出蹄。
        陳啟東戲對陸文量。“鋸”諧“句”,“蹄”諧“題”

        和尚上樓,樓高梯短,何上,何上;
        尼姑沽酒,酒美價廉,宜沽,宜沽。
        和尚、尼姑戲對。“何上”諧“和尚”,“宜沽”諧“尼姑”

        猿斷木深山中,小猴子也敢對鋸;
        一馬陷足污泥內,老畜生怎能出蹄。
        一說陸容、陳震互對,一說解縉、李調元互嘲。“鋸、題”諧“句、題”

        兩舟競渡[兩船并行],櫓速不如帆快;
        百管爭鳴[八音齊奏],笛清難比簫和。
        陳洽父子巧對。“櫓速、帆快、笛清、簫和”分別諧“魯肅、樊噲、狄青、蕭何”

        禮部重開天榜,狀元榜眼探花,有些惶恐;
        內閣翻成妓館,烏歸王巴篾片,總是遭瘟。
        明溫體仁為烏程籍歸安人,王應熊為巴縣人,廣有惡行,吳宗逵秉二人意旨為惡,時人視為“篾片”。適逢禮部堂官黃士俊、孔貞運、陳子壯為三鼎甲,有人乃題上聯。“惶”諧“黃”,指黃士;“恐”諧“孔”,指孔貞運;“烏歸”乃“烏程歸安”之省,諧“烏龜”,指溫體仁;“王巴”諧“王八”,指王應熊為巴縣人;“瘟”諧“溫”,亦指溫體仁

        二猿斷木深山中,小猴子也敢對鋸(句)
        一馬陷足污泥內,老畜生怎能出題(蹄) --解 縉
         
        因荷而得藕,(因何而得偶)
        有杏不須梅,(有幸不須媒)
         
        狗啃河上(和尚)骨 --蘇 軾
        水流東坡詩(尸) --佛 印
         
        向陽門第春常在 --蘇 軾
        積善人家慶(罄)有余(魚) --佛 印
         
        師姑田上擔禾上(和尚)
        美女堂前抱繡裁(秀才)
         
        孔子生于舟(周)未
        光舞(武)起自漢中 光舞:閃電;漢中:天空
         
        燈籠籠燈,紙(枳)殼原來只防風
        鼓架架鼓,陳皮不能敲半下(夏)
         
        蓮(連)子心中苦
        梨(離)兒腹內酸 --金圣嘆
         
        身居寶塔,眼望孔明,怨江圍實難旅步
        鳥處籠中,心思槽巢,恨關羽不得張飛 --(內江三元塔楹聯)
        孔明(諸葛亮)江圍(姜維)旅步(呂布)槽巢(曹操)關羽 張飛
        兩舟競渡,櫓速不如帆快
        百管爭鳴,笛清難比蕭和
        櫓速、帆快、笛清、蕭和分別諧音三國人物:魯肅,攀噲,狄青,蕭何

        猜您喜歡

        評論區

       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:

        諧音聯

        對聯分類

        對聯知識

        熱門對聯

        精彩推薦